第2章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续求收藏推荐) (第2/2页)
君道大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顶点读书网网www.abcidc.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随后这封本已要被烧毁的奏折又回到了李世民的手里。
李世民心情复杂的翻到背面,只见奏折背面写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宝剑锋从磨砺出,这句应该指的是从不断的磨砺中得到的;而后面那句梅花香自苦寒来,是指过寒冷冬季的梅花则会更加的幽香。”李世民冷静下来心中细细分析道。“此子的意思莫非是我大唐就如宝剑一般要不断的改造才能走向盛世,即使走向盛世也不能松懈。看不出来,这逆子竟还有这等见识。”
“胡乱行文!”李世民虽然心中暗暗欣赏,但嘴上却是骂道,不留痕迹的将手上考章藏进袖口。
而在此之后的李世民再次看了一番其他几位皇子给他的考章,虽说他之前认为写的最好的东宫太子李承乾所写考章,现在看来却不过如此。
这位太子点下虽在考章过程中对朝政也有一针见血的见解,但怎么也不及李恪的一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那么的有效,李世民便也没了接着看其他逊色于他的皇子考章的心情。
便转向开始了他批阅奏章的时间。
前面忘记交代了,甘露殿即是皇帝的寝宫,也是李世民在此批阅奏章,读书、用膳所用,还有宣招嫔妃侍寝之用。
当李世民看着那小山高的奏折,不由得面露苦笑。
现在这小山高的奏折还是已经经过中书省查阅之后认为自己不能断的事儿,要不然岂不是能堆上天去?
假设一名大唐镇守边疆的将领被邻国敌军骚扰,咽不下这口气,想打回去,这类能引起两国战火的事情兵部、中书省就不敢批了,必须得提交到皇帝这儿,皇帝说打,那就打;皇上说不打,将领就得把怨气憋住。
而另一类像是赈灾放粮之类的,这种十万火急的事儿是不能等的,如果连户部都不敢做主,那么大唐子民恐怕早已被活活饿死。
所以说,在这甘露殿上处理的政务,基本上都是一些比较平缓的,但又关系到大唐未来的政策。例如隋朝那会的大运河、秦朝那会的建造皇陵、又好比汉朝的增赋减税,以及和他国和亲结盟之类的事情。
别看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批字,但实际上,历朝历代皇帝所要做的工作量都是极大的,每日都是沉浸在奏折中度过似得。
其实这还不算完,在李世民批阅奏折时,六部还会陆续送新奏折,经过中书省的挑选,找出敏感的送至甘露殿。
其实这已经成为了一个死循环,即便是唐太宗这等明君也是不可能有将奏折完全批阅完毕的可能,如果有,那么,大唐就亡了。
就这样过去了两三个时辰,龙案上的奏折竟未见减少。
望着龙案上的奏折,唐太宗不由得有些出神,口里喃喃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王德,叫房玄龄、魏征来这甘露殿见朕。”李世民对身旁的王德吩咐道。
王德领命而去,李世民看着王德离去的身影,自言自语道:“李恪啊,李恪,你究竟藏了多少东西。”
…….
半个时辰后,王德带着房玄龄、魏征回到甘露殿时,李世民正盯着殿门愣愣出神。
“皇上,人已带到,小的告退。”王德上前提醒道,随后便走出大殿。
“哦…两位爱卿,请上座。”李世民回过神来,对着房玄龄、魏征道。
“谢陛下。”房玄龄和魏征向李世民一拜,便坐了下来。
“大唐天子又如何,世人可知帝王难?……”李世民有感而发道。
“大唐天子又如何?好诗啊。”
“世人可知帝王难?好句!”
房玄龄和魏征闻言不约而同赞道。
“此诗乃朕从今天皇试中挑选出来,朕修改一番后吟出。”李世民悠然道。“原句乃大唐皇子又如何,世人可知皇子难?”
.......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