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践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顶点读书网网www.abcidc.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然而,计划实施起来远远超出了预期。
首先,得益与门客们的关系网,李左的门客制度和千倾池招收民户的消息,传播到了韩、魏、燕、赵、楚、越滇各国客户耳中,韩赵魏故人和其它正在战乱煎熬中的知情者,将千倾池视为华夏最后的净土,归之若流水。
其次,李左发现滇黔虽然小国林立,却没有土地概念,这里的土地和邯郸山中一样,都是不需要买的。
滇黔山大,全是些还没开垦过的原始山林,土著们喜欢居住在山顶和水源地附近,打猎放牧为生。这里还没人会种地,山林土地更是多得用不完,除了放牧之外,土著们不知道还有没什么用,所以人人都可以在山里放牧打猎。
购买土地在土著们看来也是不可思议的,他们认为,一切生物都是大山的子民,人与动物、草木的地位是一样的,人无权宣称自己是大山的主人。
在这样朴素的众生平等观念下,出钱买土地和没出钱买并无区别,你出了钱依然会有人进入这里放牧、采集、砍伐,强行禁止只会引发流血冲突。
大规模地开垦耕地、修筑道路、开矿冶铁,必然引发与当地人的矛盾和冲突,以强取豪夺的方式占据别人世代生活的土地,并不符合李左的世界观,这也是李左需要和门客们商议的事情。
既然不可以相互伤害,就要需要一个无害的方案。
李左在建宁、邛都选一些土地,按照咸阳公约在此开垦耕地、修筑道路、开矿冶铁,全部产业和财产归所有人共有,简称建宁社团。土地上原来生活的每户牧民,凡是接受编户和遵守咸阳公约的,都可以加入建宁社团。未加入建宁社团的,以前在山中能做的任何事情,编户后仍然可以做,如:放牧、采集、建房、砍伐树木等等。
秦帝国忙于逐鹿中原,无暇顾及偏远的蜀南,建宁社团很轻易便在当地扎了根。
(本章未完,请翻页)
除了挖矿冶铁,建宁、邛都的大山里,到处隐藏着宝藏,许多人都在这里有过梦幻般的传奇般经历的。
李左有一次穿着飞行羽衣越过高山,穿过大片森林,来到泸水(金沙江)岸边,发现了满地的金沙,因为道路不通,千万年来没有人光顾的泸水江岸,被河水冲刷出来的金沙数量达到了恐怖的地步,南子将李左运回来的金沙融炼成金饼,足足炼了好几个月,数量高达十几吨。
滇中土著连蔬菜都不会种,那些在中原无立锥之地的穷人,来到这里赫然发现成功真的和努力无关,从前连女人的手都没机会摸的老处男,都有数不清的彝家小妹、白族娇娘、傣族仙女随你挑….
在秦国要拼命赚军功才能得到一倾地、一间房,而滇中的土地完全不要钱,看中哪里,要多大都可以,直接去开荒盖房就好了。那些在秦国拼命赚军功的人,整天提着脑袋讨生活却到处叫嚷不努力就会如何如何,成功了又会如何如何的人,和受到不同的方式敲打时,发出或喜或悲音律的乐器有什么区别呢?